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 | 把准着力点 加快推进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

作者:   时间:2025-09-09   点击数:

把准着力点 加快推进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


学科专业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柱,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和切入点。教育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科专业设置调整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有关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协同联动、试点先行,高规格部署实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启动实施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机制综合改革试点,积极对接科教兴国、培育新质生产力等国家战略需求,探索开展需求触发的博士硕士学位点授权审核,创新急需学科专业清单发布使用制度,加强涉外紧缺人才有组织培养,着力健全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我国已构建起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研究生、本科、高职三类基本目录,国家、省级、高校三级管理体系,为自主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也要看到,学科专业设置还存在前瞻性不足、引领性不够等问题,还需进一步提升人才供需的适配性。

各地各高校要把落实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作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实际行动,切实把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将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推动学科专业设置调整工作取得实效。

——突出供需适配。要组织开展学科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匹配度分析,尽快发布本地区“急需学科专业清单”和“学科专业预警清单”,紧密对接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结构。

——突出快速响应。要将服务国家战略作为学科专业设置调整的出发点,从“被动适应”向“主动服务、引领发展”转变。要重点增设国家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急需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进一步破除学科壁垒,打造有利于培育颠覆性技术的学科生态。

——突出内涵迭代。要超前研判未来科技和行业产业对知识能力素养的新要求,加快学科专业内涵更新,重塑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教法、创新实践等关键培养要素。强化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加快教师队伍专业素质能力和人工智能素养提升。

——突出模式创新。积极探索项目制培养和“博士+硕士”双学位等多路径育人机制,推动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分类培养有效衔接,强化多元化、个性化与定制化培养模式。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突破校内、校际、校企与校地边界,实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学科建设一体化协同发展。

——突出试点探索。聚焦快速响应、分类建设、存量优化、内涵更新、多元评价等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机制改革试点”,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破解深层次制度障碍,探索可行性经验和可复制模式,加快实现“一地经验”转化为“全国实践”、“一校突破”引领“全域提升”,最大化释放政策集成效应和改革整体效能。

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事关高等教育发展全局,事关教育强国建设大局。各地各高校要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党的建设与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工作深度融合,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学科专业治理与发展效能。要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快速行动彰显改革担当,以持久发力夯实发展根基,扎实推进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要紧密对接国家战略急需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构建前瞻布局、快速响应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

(原载2025年第17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街道  邮编: 710105 电话:029-85892530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6 西安翻译学院信息管理中心 All Right Reserved.